中药大全灸刮拨按经络穴位养生功法药方养生保健按摩
冬病夏治中医养生

三阴交穴

更新时间:2018-01-24 20:45:45 整理: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 点击:

7 穴名解

三阴指足三阴,交即交会,此穴系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、足少阴肾经三经之交会穴,故名三阴交[1]。

8 所属部位

小腿

三阴交穴的定位

标准定位:三阴交在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

三阴交在小腿内侧,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际。正坐垂足或仰卧取穴。

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

另说三阴交“在内踝上八寸”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;“在内踝上一寸”(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)。

点击查看原图

三阴交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

点击查看原图

三阴交穴的位置

三阴交的位置

三阴交穴的位置(足太阴脾经)

三阴交的位置

三阴交穴的位置(肌肉)

三阴交的位置

三阴交穴的位置(骨骼)

[返回]10 三阴交穴的取法

正坐或仰卧位,在内踝高点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。

正坐或仰卧位,胫骨内侧面后缘,内踝尖直上4横指(一夫法)处取穴[6]。

快速取穴:手四指并拢,小指下缘靠内踝尖上,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即是三阴交穴[7]。

点击查看原图

三阴交的取法

11 三阴交穴穴位解剖

三阴交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趾长屈肌(腱)、(踇)长屈肌(腱)。有大隐静脉,胫后动、静脉。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层后方有胫神经。皮肤由隐神经分布。皮下组织,内有隐神经和起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的大隐静脉,神经和静脉并行。针由皮肤、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以后,在小腿三头肌(腱)的前方,进入趾长屈肌(腱)和(踇)长屈肌(腱)。在趾长屈肌(腱)后方,有胫后动、静脉和胫神经经过。以上诸肌腱由胫神经支配。

11.1 层次解剖

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趾长屈肌→胫骨后肌→踇长屈肌。

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趾长屈肌→胫骨后肌→长屈肌。

11.2 穴区神经、血管

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;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布。

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层后方为胫神经;并有大隐静脉,胫后动、静脉通过。

 

12 三阴交穴的功效与作用

三阴交有健脾理血,益肾平肝的作用。

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,上注于心,本穴为肝、脾、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,故三阴交可治肝、脾、肾、心的病变:如消化系统疾病、妇科病、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、运动系统疾病、皮肤病及神志病,临床应用相当广泛。

足太阴经循行过下肢,脾主四肢、肌肉,肝主筋,肾主骨,故三阴交穴可治疗下肢痿痹、半身不遂。

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,取三阴交穴既可活血祛风,又可健脾利湿,所以可用于湿疹、荨麻疹等皮肤病。

三阴交所治症,多关经血胎产及子宫精室各症。凡属肝脾肾三经症之关于血分者,统能治之,如药之当归也,有健脾益气、调补肝肾之功。

13 三阴交穴主治病证

三阴交穴主治肠鸣,泄泻,腹胀,腹痛,胸腹胀满,急性肠胃炎,慢性肠胃炎,细菌性痢疾,痢疾,便溏,呃逆,呕吐,纳呆,食饮不化,月经不调,崩漏,赤白带下,血崩,死胎,恶露不止,阴挺,经闭,功能性子宫出血,子宫下垂,痛经,难产,产后血晕,不孕,带下,恶露不尽,月经失调,更年期综合症,阴道炎,盆腔炎,前阴瘙痒,胎位异常,阳痿,早泄,阴茎痛,遗精,白浊,疝气,水肿,小便不利,遗尿,足痿痹痛,脚气,失眠,湿疹,荨麻疹,高血压,神经性皮炎,足痿,瘾疹,神经衰弱,黄疸,痃癖,癥瘕,血晕,七疝,癫痫,痴呆,不眠,疮疡,手足逆冷,股膝踝内侧肿痛,肾炎,肾盂肾炎,尿潴留,尿失禁,性功能减退,小儿舞蹈病,下肢神经痛或瘫痪,癃闭,淋证,便秘,癫狂,痫证,精神分裂症,脏躁,下肢痿痹,眩晕,肝脾肿大,腹水浮肿,肝炎,胆囊炎,尿路感染,乳糜尿,血栓闭塞性脉管炎,膝,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,糖尿病等。

三阴交穴主治肠鸣泄泻、腹胀、食不化、月经不调、崩漏、赤白带下、阴挺、经闭、痛经、难产、产后血晕、恶露不尽、遗精、阳痿、早泄、阴茎痛、疝气、水肿、小便不利、遗尿、足痿痹痛,脚气、失眠、湿疹、荨麻疹、高血压、神经性皮炎、不孕[4]。

三阴交主治腹痛,肠鸣,腹胀,泄泻,便溏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阴挺,经闭,不孕,难产,遗精,阳痿,遗尿,疝气,足痿,瘾疹,失眠以及神经衰弱,荨麻疹;神经性皮炎等[5]。

三阴交主治脾胃、肝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:如呃逆、呕吐、纳呆、食饮不化、胸腹胀满、腹痛肠鸣、痢疾、泄泻、黄疸、水肿、痃癖、月经不调、经闭、带下、癥瘕、血崩、血晕、死胎、恶露不止,阴茎痛、小便不利、遗精白浊、七疝、癫痫、痴呆、不眠;疮疡、瘾疹、手足逆冷、股膝踝内侧肿痛等[1]。

现代又多用三阴交治疗急慢性肠胃炎、细菌性痢疾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子宫下垂、肾炎、肾盂肾炎、尿潴留、尿失禁、遗尿、性功能减退、高血压、神经衰弱、小儿舞蹈病、下肢神经痛或瘫痪等[1]。

三阴交穴主治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阴挺,经闭,难产,产后血晕,恶露不尽,癥瘕,不孕,遗精,阳痿,早泄,阴茎痛;小便不利,遗尿,癃闭,淋证,白浊,疝气;肠鸣,腹胀,泄泻,便秘,水肿;癫狂、痫证,痴呆,脏躁,失眠;下肢痿痹,脚气;湿疹,荨麻疹,眩晕[6]。

消化系统疾病:急慢性肠炎,细菌性痢疾,肝脾肿大,腹水浮肿,肝炎,胆囊炎;

泌尿生殖系统疾病:肾炎,尿路感染,尿潴留,尿失禁,乳糜尿;

妇产科系统疾病:月经失调,功能性子宫出血,痛经,带下,更年期综合症,阴道炎,盆腔炎,前阴瘙痒,胎位异常,子宫下垂,难产;

精神神经系统疾病:癫痫,精神分裂症,神经衰弱;

循环系统疾病:高血压,血栓闭塞性脉管炎;

其它:荨麻疹,神经性皮炎,膝、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,糖尿病。

14 刺灸法

14.1 刺法

三阴交系回阳九针穴之一。

直刺1~1.5寸,局部有酸胀感,向足底放散或酸胀感扩至膝关节和股内侧。

直刺0.5~1.0寸,局部酸胀,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或酸胀感扩至膝关节和股内侧;

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;

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;

注意: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“孕妇禁针” 。

14.2 灸法

可灸。

艾炷灸3~7壮,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艾炷灸或温针灸5~9壮,艾条灸10~20分钟,或药物天灸。

强身保健,采用疤痕灸,每年1次,或累计灸百余壮亦可,温灸至皮肤温热舒适稍风红晕1隔日一次,每日20次。

15 三阴交穴的配伍

三阴交配中脘、内关、足三里,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。

三阴交配阴陵泉、四白、足三里、脾俞、肾俞、光明,有益气健脾生津,滋养肝肾,补肾填精的作用,主治神水将枯。

三阴交配外麻点、切口旁针;太冲、下巨虚;内关、足三里,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,是剖腹产麻醉最常用的基本方。

三阴交配天枢、合谷,有清热除湿,健脾和中的作用,主治小儿急性肠炎。

三阴交配天枢、合谷、中脘,治急性肠炎。

三阴交配中极、天枢、行间,有疏肝理气,活血化瘀的作用,主治月经不调,痛经。

三阴交配中极、行间,治月经不调、痛经。

三阴交配阴陵泉、膀胱俞、中极,有渗变利尿的作用,治癃闭、小便不利。

三阴交配神门、内关,治失眠。

三阴交配关元、大赫,治遗精、阳痿。

三阴交配天枢、合谷、阴陵泉治疗腹泻、飧泻。

三阴交配气海治疗遗精、阳痿、白浊等。

三阴交配中脘、内关、足三里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[8]。

16 特效按摩

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三阴交,每天早晚各1次,每次左右足各1~3分钟,可改善女性各种病症[7]。

注意:孕妇禁按,有引发流产的危险[7]。

17 文献摘要

《针灸甲乙经》:足下热痛,不能久坐,湿痹不能行,三阴交主之。飧泄,补三阴交。
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昔有宋太子性善医术,出苑逢一怀娠妇人,太子诊曰,是一女也,令徐文伯亦诊之,此一男一女也,太子性急欲剖视之,臣请针之,泻足三阴交,补手阳明合谷,应针而落,果如文伯之言,故妊娠不可刺也。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劳淋,灸足太阴百壮,在内踝上三寸,三报之。卵偏大入腹,灸三阴交随年壮。梦泄精,灸三阴交二七壮。主髀中痛不得行,足外皮痛。

《针灸大成》:主脾胃虚弱,心腹胀满,不思饮食,痹痛身重,四肢不举,腹胀肠鸣,溏泄,食不化,痃癖腹寒,膝内廉痛,小便不利,阴茎痛,足痿不能行,疝气,小便遗,胆虚,食后吐水,梦遗失精,霍乱手足逆冷,呵欠,颊车蹉开,张口不合,男子阴茎痛,元脏发动,脐下痛不可忍,小儿客忤,妇人临经行房羸瘦,癥瘕,漏血不止,月水不止,妊娠胎动横生,产后恶漏不行,出血过多,血崩晕,不省人事。如经脉闭塞不通,泻之立通,经脉虚耗不行者,补之,经脉益盛则通。

《千金翼方》:产难,月水不禁,横生胎动;牙车失欠蹉跌;脚疼。

《针灸聚英》:脾胃虚弱,心腹胀满,不思饮食……疝气,小便遗失……男子阴茎痛,元藏发动,脐下痛不可忍,小儿客忤,妇人临经行房羸瘦,癥瘕,漏血不止,月水不止;妊娠胎动,横生,产后恶露不行,去血过多,血崩晕,不省人事。如经脉闭塞不通,泻之产通;经脉虚耗不行,补之,经脉益盛则通。

《类经图翼》:主中风卒厥不省人事。

《杂病穴法歌》:呕噎阴交不可饶,死胎阴交不可缓。

《胜玉歌》:阴交针入下胎衣。

首页上一页12

中华养生站推荐:更多与三阴交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图 三阴交穴位图 三阴交穴位位置图 三阴交穴的作用 相关的知识,请关注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公众微信号:快乐每一天分享,健康养生专家在线为您解答问题,也可以长按右边二维码快速关注!
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公众微信号
最新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人体头部、背部穴位功效图解大全
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的作用,包括头部穴位图、胸部穴位图、背部穴位图、胳膊手部穴位图、人体腿部[详细]
膝关穴
11-12
膝关位于小腿内侧,当胫骨内髁的后下方,阴陵泉穴后1寸,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。主治膝膑肿痛。[详细]
蠡沟穴
09-15
蠡沟位于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5寸,胫骨内侧面的中央。主治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,小便不利,下肢痿痹。 [详细]
中封穴-中封穴位图(图文)
中封位于足背侧,当足内踝前1寸,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,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。主治疝气,阴茎痛,遗精,小便不利,黄疸,胸腹胀满,腰痛,足冷,[详细]
太冲穴
12-03
太即大,冲即要冲,喻本穴为肝经大的通道所在,即元(原)气所居之处,故名太冲。 [详细]
冲阳穴
02-25
冲阳位于解溪穴下方,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,当第二、三跖骨与楔状骨间,足背动脉搏动处。主治口眼歪斜,面肿,齿痛,癫狂痫,胃病,足痿[详细]
大迎穴
02-21
大迎位于在下颌角前1.3寸凹陷中,咬肌附着部前缘,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,即于凹陷下端取之。主治口喎,口噤,颊肿,齿痛。[详细]
少商穴
02-19
少商穴是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,属手太阴肺经。位于手指,拇指末端桡侧,指甲根角侧上方0.1寸,有指掌固有动、静脉所形成的动、静脉网;[详细]
太渊穴
02-19
太渊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端,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。主治咳嗽,气喘,咳血,胸痛,咽喉肿痛,腕臂痛,无脉症。[详细]
列缺穴
02-19
列缺位于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。主治伤风,头痛,项强,咳嗽,气喘,咽喉肿痛,口眼喎斜,齿痛。[详细]
孔最穴
02-19
孔最位于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,腕横纹上7寸处。主治咳嗽,气喘,咳血,咽喉肿痛,肘臂挛病,痔疾。[详细]
尺泽穴
02-18
尺泽位于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腱桡侧缘。主治咳嗽,气喘,咳血,潮热,胸部胀满,咽喉肿痛,小儿惊风,吐泻,肘臂挛痛。[详细]
侠白穴
02-16
侠白位于天府穴下1寸,肘横纹上5寸。主治咳嗽,气喘,干呕,烦满,臑痛。[详细]
云门穴
02-16
云门位于胸前壁外上方,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,当锁骨外端下缘凹陷中取穴。主治咳嗽,气喘,胸痛,肩痛。[详细]
手太阴肺经
十二经脉之一,手三阴经之一,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,上接足厥阴肝经于肺内,下接手阳明大肠经于食指。经脉分布于胸前、上肢内侧前、拇指[详细]
关键词肺经 手太阴 
图解大肠经
图解大肠经:大肠经为手阳明经,在十二经中有独特的应用,有养阳、生津通腑等作用。[详细]
关键词图解大肠经 
扶突穴
02-06
扶突位于喉结旁开3寸,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。主治咳嗽,气喘,咽喉肿痛,暴瘖,瘰疬,瘿气。[详细]
肩髃穴
02-06
肩髃位于肩峰端下缘,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,三角肌上部中央。肩平举时,肩部出现两个凹陷,前言的凹陷中。主治肩臂挛痛不遂,瘾疹,瘰病。[详细]
巨骨穴
02-06
巨骨位于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。主治肩臂挛痛不遂,瘰疬,瘿气。[详细]
天鼎穴
02-06
天鼎位于扶突穴直下一寸,胸锁乳突肌后缘。主治暴瘖气梗,咽喉肿痛,瘰疬,瘿气。[详细]
行间穴
02-05
行间位于足背侧,当第一、二趾间,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。主治月经过多,闭经,痛经,白带,遗尿,疝气,胸胁满痛,呃逆,咳嗽,洞泻,头痛,眩晕,目赤痛,青[详细]
手五里穴
手五里位于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,曲池穴上3寸处。主治肘臂挛痛,瘰疬。[详细]
臂臑穴
02-05
臂臑位于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,曲池上七寸处,当三角肌下端。主治肩臂痛,颈项拘挛,瘰疬,目疾。[详细]
曲池穴
02-04
曲池位于屈肘,成直角,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。主治咽喉肿痛,齿痛,目赤痛,瘰疬,瘾疹,热病,上肢不遂,手臂肿痛,腹痛吐泻,高血压,癫[详细]
肘髎穴
02-04
肘髎位于屈肘,曲池穴上方 l寸,肱骨边缘。主治肘臂部痪痛,麻木,挛急。[详细]
上廉穴
02-03
上廉位于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曲池穴下3寸处。主治头痛,肩膊酸痛,半身不遂,手臂麻木,肠鸣腹痛。[详细]
十二经脉穴
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,具有表里经脉相合,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。[详细]
中府穴
01-24
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,前正中线旁开6寸,平第一肋间隙处。主治咳嗽,气喘,肺胀满,胸痛,肩背痛。[详细]
手三里穴
手三里位于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,曲池穴下2寸处。主治齿痛颊肿,上肢不遂,腹痛,腹泻。[详细]
经渠穴
01-24
经渠位于桡骨茎突内侧,腕横纹上 l寸,桡动脉桡侧凹陷处。主治咳嗽,气喘,胸痛,咽喉肿痛,手腕痛。[详细]
鱼际穴
01-24
鱼际位于第一掌骨中点,赤白肉际处。主治咳嗽,咳血,咽喉肿痛,失音,发热。鱼即鱼类,际即边际,掌中屈拇肌隆起似鱼,此穴处其边,故名鱼际。[详细]
阳溪穴
01-24
阳溪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端,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。主治头痛,目赤肿痛,耳聋,耳鸣,齿痛,咽喉肿痛,手腕痛。[详细]
偏历穴
01-24
偏历位于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阳溪穴上3寸处。主治目赤,耳鸣,鼻衄,喉痛,手臂酸痛,水肿。[详细]
温溜穴
01-24
温溜位于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阳溪穴上5寸处。主治头痛,面肿,咽喉肿痛,疔疮,肩背酸痛,肠鸣腹痛。[详细]
下廉穴
01-24
下廉位于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曲池穴下4寸处。主治头痛,眩晕,目痛,肘臂痛,腹胀,腹痛。[详细]
天府穴
01-24
天府位于腋前皱襞上端水平线下3寸,肱二头肌外缘。主治气喘,鼻衄,瘿气,臑痛。[详细]
厉兑穴
01-24
厉兑位于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.1寸。主治鼻衄,齿痛,咽喉肿痛,腹胀,热病,多梦,癫狂。[详细]
内庭穴
01-24
内庭位于足背第二、三趾间缝纹端。主治齿痛,咽喉肿病,口歪,鼻衄,胃病吐酸,腹胀,泄泻,痢疾,便秘,热病,足背肿痛。[详细]
陷谷穴
01-24
陷谷位于足背第二、三跖趾关节后凹陷处。陷谷为足阳明胃经输穴,有健脾利湿、疏风通络之功。《金针梅花诗钞》陷谷条:“由来土陷能容[详细]
解溪穴
01-24
解溪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,当(足母)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。主治头痛,眩晕,癫狂,腹胀,便秘,下肢痿痹。[详细]
丰隆穴
01-24
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8寸,条口穴外1寸。主治头痛,眩晕,痰多咳嗽,呕吐,便秘,水肿,癫狂痛,下肢痿痹。[详细]
下巨虚穴
下巨虚位于上巨虚穴下3寸。主治小腹痛,泄泻,痢疾,乳痈,下肢痿痹。[详细]
条口穴
01-24
条口位于上巨虚穴下2寸。主治脘腹疼痛,下肢痿痹,转筋,跗肿,肩臂痛。[详细]
上巨虚穴
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。主治肠鸣,腹痛,泄泻,便秘,肠痈,下肢痿痹,脚气。[详细]
迎香穴
01-24
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,旁开0.5寸,当鼻唇沟中间。主治鼻塞,鼽衄,口歪,面痒,胆道蛔虫症。[详细]
口禾髎穴
口禾髎位于水沟穴旁0.5寸,当鼻孔外缘直下,与水沟穴相平处取穴。主治鼻塞,鼽衄,口喎,口噤。[详细]
三阴交穴
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主治肠鸣腹胀,泄泻,月经不调,带下,阴挺,不孕,滞产,遗精,阳萎,遗尿,疝气,失眠,下肢痿痹,脚气。[详细]
水泉穴
01-24
水泉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下方,当太溪穴直下1寸,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。主治月经不调,痛经,阴挺,小便不利,经闭。[详细]
足三里穴
足三里位于犊鼻穴下3寸,胫骨前缘一横指处。主治胃痛,呕吐,噎膈,腹胀,泄泻,痢疾,便秘,乳痈,肠痈,下肢痹痛,水肿,癫狂,脚气,虚劳赢瘦。[详细]
中都穴
01-24
中都位于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7寸,胫骨内侧面的中央。主治泄泻,疝气,腹痛,崩漏,恶露不尽。[详细]
大敦穴
01-24
大敦位于足大指末节外侧,距趾甲角约0.1寸。主治疝气,血崩,尿血,癃闭,遗尿,癫狂,痫证。[详细]
合谷穴
01-24
合谷,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虎口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原穴。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主治发热,头痛,目赤肿痛,鼻衄[详细]
三间穴
01-20
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,出自于《灵枢·本输》,别名少谷。[详细]
二间穴
01-20
二间穴: 目昏、鼻出血、齿痛、牙龈炎、口歪[详细]
商阳穴
01-19
商,漏刻也,古之计时之器,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。阳,阳气也。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。[详细]
手阳明大肠经
手阳明大肠经是十二经之一,前承手太阴肺经,后接足阳明胃经,上午5~7点当令。本经循行于上肢背面的桡侧和颈面部,能主治胃肠、神经精神方[详细]
关键词手阳明 大肠经 穴位 
点击查看更多
节气养生
猜你喜欢
大寒养生
联系我们 | 男人养生 | 养生运动 | 女性养生 | 老人养生 | 饮食禁忌 | 中医养生 | 饮食禁忌 | 食疗药膳 | 穴位养生 | 养生小常识 | 养生之道 | 冬季养生 | 生活保健
Copyright cnysz.com`.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40490号